风电工程船专为海上风电场建设与运维设计的特种船舶,最重要的包含风电安装船和运维船两大类。当前全球海上风电产业的高速扩张正强力驱动行业发展,其中专业运维母船(SOV)和调试服务运营船(CSOV)需求尤为旺盛。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达320亿美元,同比增长19%,呈现强劲增长态势。从产业格局看,中国船厂已确立全球主导地位——2015-2024十年间全球交付的约200艘风电安装船中,中国建造占比高达68%,近两年更包揽近90%的新建订单(2023年30/34艘,2024年33/37艘)。当前市场热点正转向专业运维母船(CSOV/SOV),截至2025年3月全球手持订单达136艘,主要集中于欧洲和中国市场,船型以专业运维母船(CSOV/SOV)为主,绿色动力与智能化技术成为核心亮点。预计到2050年,全球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将超过850GW,因此对运维母船(SOV)——浮式海上运营和维护(O&M)中心的需求急剧上升,将持续推动风电工程船产业向深远海作业能力与全生命周期服务方向升级演进。
风电工程船是专为海上风电场建设与运维设计的特种船舶,具备海上作业的稳定性、起重能力和适应复杂海况的特性。根据功能与结构,其可分为以下主要类型:自升式风电安装船、浮式起重船、风电运维船、坐底式安装船以及多功能半潜式或动力定位船。未来,随着海上风电向深远海发展,自升式、自航式及绿色化风电工程船将成为技术升级的核心方向。
风电工程船行业作为风电产业链关键环节,其主管部门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国家能源局。前者负责国民经济战略规划与产业政策制定,在风电领域参与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与项目核准;后者聚焦能源战略规划、政策实施及行业监督管理,承担项目审批、电网接入管理、电力调度监督等职责,二者共同为行业发展提供政策引导与宏观管理。
行业监督管理体制涵盖项目审批、电网接入、价格与环保监管等环节,通过严格流程保障项目合法性与可持续性,维护电力市场公平与高效运行。同时,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等自律组织发挥技术推广、标准制定与行业规范作用,推动技术进步与国际合作,与主管部门形成互补,共同促进风电工程船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近年来,在国家全力发展海上风电产业的战略导向下,多项利好政策相继出台,有力推动着风电工程船行业不断迈向新高度。《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白准确地提出有序推进海上风电基地建设,不仅要求开展省级海上风电规划的制修订工作并同步推进规划环评,以优化近海海上风电布局,还鼓励地方政府出台配套支持政策,积极促成近海海上风电的规模化发展。同时,规划强调加快推进海上风电集群化开发,着重建设山东半岛、长三角、闽南、粤东和北部湾这五大海上风电基地。此外,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逐步加强海上风电项目安全风险防控相关工作的通知》,作为国家层面的正式文件,对海上风电项目开发运营实施严格监管,为海上风电项目的科学有序开发、安全稳定发展筑牢根基。2024年12月,自然资源部发布的《自然资源部关于逐步加强海上风电项目用海管理的通知》,鼓励海上风电集中集约布局、集群式开发,规避大面积零散分布的状况,为海上风电基地建设提供坚实保障,还推动海上风电场向更远海域、更深水域拓展,并鼓励风电场采用多功能混合模式,融合渔业、光伏及波浪能等多种利用方式,这一系列政策导向为风电工程船行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与广阔的市场空间。
风电工程船行业属于典型的技术密集型行业,涉及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电机学、变流技术、仿真技术、计算机控制检测技术和海洋工程等多个学科领域。例如,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的设计、制造、安装等环节都具备较高的技术上的含金量,对制造商的基础技术积累和技术开发应用提出了较高要求。同时,风力发电机组的常规使用的寿命一般为20年,要求其可以经受长期温差、风沙、雨水等各种复杂严酷环境的考验,风力发电机组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能力需要较高的技术和质量保证。新进入者难以在短期内获得先进的风机制造技术和稳定的品控能力,技术壁垒是该行业的重要市场壁垒之一。
风电工程船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在建设初期,企业对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投入较大;在生产运营阶段,原材料采购占用资金较大,且风力发电机组整机销售回款周期较长,风力发电机组整机制造商需要充足的流动资金。以陆上风电场为例,其建设成本在7000—9000块钱每千瓦,单个风电开发项目至少需要几个亿,甚至十几亿的投资规模,风电开发项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要求为20%,因此,新进入的企业一定具备较强的资金实力以抵御经营风险。
风电工程船行业属于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及运营维护等各环节均需要较高素质的人才。然而,当前我国海上风力发电行业普遍缺乏风电研发技术和管理人才,特别是系统掌握风力发电理论并有着非常丰富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这使得专业人才的储备构成市场新进入企业的主要壁垒之一,企业人才的引进、培养与激励,已成为市场参与者核心实力有较高要求、竞争力的重要构成。
新的风电场开发建设项目需要经过相当严格的审批程序,风电项目开发全过程通常分为风场选址、签订开发协议及风能资源评估;内部评估及政府审批;设计、建造及调试三个阶段,风电项目开发需要开发企业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拥有属于行业专有的技术诀窍,对缺乏技术积累的新进入者构成了较高的政策壁垒。此外,风电设备质量是风电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产品检验测试认证制度是保障设备质量的重要措施。目前,国家已经初步建立风电设备检验测试认证制度,凡是接入公共电网(含分布式项目)的新建风力发电项目所采用的风力发电机组及其风轮叶片、齿轮箱、发电机、变流器、控制器和轴承等关键零部件,须按照相关规则及程序进行型式认证,认证工作由国家主管部门批准的认证机构进行。同时,风电开发公司进行设备采购招标时,会明确要求采用拥有型式认证的产品,未获得型式认证的机组不允许参加招标。因此,新进企业要利用更多时间来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进而通过风电设备的检测认证,这构成了市场进入的壁垒之一。
中国风电工程船行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2000-2010年依赖进口技术起步,2011-2015年实现国产化突破,2016-2020年伴随海上风电抢装潮进入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期,起重能力从800吨提升至2000吨级;2021年以来,我国已跻身全球风电船舶制造第一梯队,不仅成功研制出3000吨级世界领先的风电安装船和高端运维母船,更斩获全球70%的新建订单。2024年,我国自主研发的第四代海洋工程安装船“志高号”与“志远号”在江苏南通顺利竣工,能够在离岸100公里处的海域展开作业,推动深远海风电规模化开发。当前行业正向深远海、绿色智能方向升级,未来将在浮式风电装备和核心设备自主化领域持续突破,巩固全球市场领导地位。
中国风电工程船行业已构建起完备且协同的产业链体系。上游环节,以振华重工、宝钢等为代表的企业,聚焦于关键零部件与原材料供应,为船舶提供强劲动力的发动机、保障高效作业的起重设备,以及特种钢材等关键材料,其品质与供应稳定性是产业链后续发展的基石。中游聚集了中远海运重工、招商工业等造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实现从800吨到3000吨级安装船的自主建造突破。产业链下游聚焦于风电开发建设,涵盖风电场开发、施工以及后续运维服务等关键环节,全方位保障风电场的稳定运行。各环节紧密配合、协同共进,一同推动着中国风电工程船行业持续蒸蒸日上。风电工程船行业产业链如下图所示:
注:本文转自智研产业百科平台,如需获取更多行业信息和定制服务,可进入智研咨询官网搜索查看。
智研产业百科是智研咨询推出的产研工具平台,致力于为您提供全方位的百科式产业信息查询服务。智研咨询践行用信息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企业使命,完善和丰富企业方法论,依托产业百科平台提升信息价值,持续为行业发展及企业投资决策赋能。风电工程船产业百科作为风电工程船产业一站式系统化研究工具,全面归纳了风电工程船产业知识信息,内容涵盖风电工程船产业的定义、分类、政策、产业链、竞争格局、发展的新趋势等,并依靠信息技术建立智能互链的行业知识图谱,为行研从业者及相关投资者提供深入的洞察力和全面的信息。
智研咨询以“用信息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企业投资决策赋能”为品牌理念。为公司可以提供专业的产业咨询服务,主要服务包含精品行研报告、专项定制、月度专题、可研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等。并提供周报/月报/季报/年报等定期报告和定制数据,内容涵盖政策监测、企业动态、行业数据、产品价格变化、投融资概览、市场机遇及风险分析等。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